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數學與認知心理的交融

數學與認知心理的交融

楊政達教授榮獲今年110年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研究專長為數學心理學與實驗認知心理學,楊教授結合數學、認知、神經、社會、文化,形成嶄新的研究取向。其研究成果除了在認知實驗方法與數理分析技術上創新,更挑戰經典決策理論,建構創新的認知行為理論。楊教授研究成果更可延伸至社會、產業應用。楊教授將透過此文分享求學經歷與開創跨域研究的過程與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大學心理學系楊政達教授榮獲110年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殊榮,楊教授自2009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師承葉怡玉教授與徐永豐教授,專長領域為實驗與認知心理學、數學心理學及認知神經科學。畢業後立即受到國立成功大學延攬聘任為助理教授,2013年升等成為副教授,2016年升等成為正教授,因其優異研究與教學表現,屢獲國內外獎項肯定,如:數學心理學會年度最佳論文獎(2020 R. Duncan Luce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Outstanding Paper Award)、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中研院年輕學者著作獎,且榮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殊榮(科學及技術研究發展類),於2017年被美國認知心理學會提名為會士,並於2019年獲聘為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於去年八月起,借調至臺北醫學大學擔任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

      近五年,楊教授共發表了27篇國際期刊論文,編著了1本關於系統多因子技術(Systems Factorial Technology, SFT)的專書、2本探討個別差異數理模型的電子書、主編了1本關於序列抽樣模型(sequential sampling models)的特刊、撰寫了3篇專書章節、及發表40餘篇國際會議論文。楊教授也與明基電通(BenQ)與芒果遊戲進行4次產學合作,並進行1項技術轉移。

       楊教授的研究兼具學術理論與社會應用價值。在學術上針對系統多因子技術的理論與應用進行承先啟後的開展,楊教授自博士階段就開始參與數學心理學會至今已經數十年,期間不間斷地鑽研系統多因子技術。系統多因子技術是一個反應時間的測量與推論工具,用來推論認知決策下的訊息處理歷程特性;相較於傳統的行為實驗方法,可以讓研究者進一步探討認知歷程的動態變化。

       楊教授也在認知領域提出創新理論觀點,並發展出新的量化團體決策優勢指標。值得一提的是,楊教授應用系統多因子技術,提出創新決策理論(即,相對凸顯性假說)以解釋人類決策的動態訊息處理歷程。而楊教授特殊的貢獻在於整合文化、社會心理學於傳統實驗認知研究,強調環境脈絡對於團體與個人決策歷程的影響,進而證實教育、文化的潛移默化對於形塑認知處理策略的重要性。

       楊教授的研究成果可被延伸至社會、產業應用,特別是在教育、健康、醫學、文化等領域。所研製的技術可以準確地預測個人與團體決策訊息處理歷程的個別差異,將有助於創造差異化價值,如:臨床早期診斷、適性選才、教育訓練等。近期,楊教授獲得多項政府大型計畫補助,如:國衛院高齡心理健康議題計畫、教育部前瞻顯示科技計畫,進行更多面向的跨域鏈結與合作,積極培育跨域、跨界生醫人才,有助社會大眾福祉。

圖1 楊政達教授(左後1)與研究合作者合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聯絡人

楊政達 特聘教授

服務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

聯絡電子郵件

yangct@mail.ncku.edu.tw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