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研究之癮 - 我的學思之路

研究之癮 - 我的學思之路

在傑出研究獎特輯的獲獎感言中,我分享個人的勵志銘:「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挺住今天含淚的耕耘,才會贏得明天歡笑的收割」給所有參與研究工作的人,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如果想要從基層研究人員爬上高位,如果想要在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發光發亮,那就要有這樣的不計較工時的態度。我並非鼓勵不正常的生活作息,我鼓勵的是要從研究工作中去發掘樂趣。時代在進步,研究更是隨著科技發展不斷要創新與更新,才能讓研究更逼近科學真理,因此,身為研究者,必須養成終身學習的精神,一生好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一則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18811025日-197348)的至理名言: “I am always doing that which I cannot do, in order that I may learn how to do it.” (我總是做我不會做的事,以便我可以學會如何去做)。我這才發現原來在上個世紀的名人就是我的偶像了,他的名言正好勾勒出我將近30年以來對科學研究的治學態度。

       我的研究專注於「認知控制」歷程,包含作業轉換,多重作業,工作記憶,抑制功能等。1989年剛加入指導教授Dr. Alan Allport的實驗室時,就選擇了一項全世界只有兩篇參考文獻的冷門題目:非空間性的作業轉換。當時研究的結果挑戰了主流的理論,也因此發表過程頗為艱辛,然而辛苦終究獲得肯定,我們於1994年發表在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的系列書籍中的論文引領了作業轉換這個研究議題的風潮,至今已經被引用超過兩千次(google scholar)。當時在博士班研究過程的篳路藍縷或許也養成了我日後喜歡找新穎的研究議題,也更喜歡挑戰從不同的研究手段以及研究面向來探討議題,但是也因此研究之路困難重重,因為都不是自己原本就駕輕就熟的研究方法。從初出道擔任教職時的探討正常人與神經病變患者(特別是巴金森氏症患者)的行為研究(1993-2000),中途取經的腦電位波技術(1999-至今),乃至後來為了配合科技部人文司補助的心智科學腦影像研究推動網政策而自學的腦造影等研究方法(2009-至今),以及探討從老化,情緒,與睡眠等因素對認知控制能力的影響,並且配搭數理模型去解釋這些正常與病變的機制等,每一個議題都必須花費我好幾倍的心力去研讀相關文獻。有時候,在這一條孤獨的研究之路,特別是心智腦造影的學習路途中,不免會有自責自找麻煩的情緒,但是每每有一項研究成果的論文出品,或是研究成果獲頒科技部2018未來科技突破獎,或是榮幸於2019~2022連續4年多獲得科技部「台灣腦科技發展與國際躍升計畫」的補助,被給予探討心理韌性的基因腦影像圖譜及機制的研究機會,甚至兩度獲得科技部的傑出研究獎(96 & 109年度)都是為我注入了強心劑,讓我對自己選擇總是做我不會做的事並不後悔。而且也唯有利用新穎的科技做不斷的創新分析研究,才有可能突破過去的文獻發現。

       例如,個人結合上述這些創新性的技術與議題,近年來最具突破性的研究之一,乃是採用與任務相關的功能性磁振造影 (fMRI) 來研究額葉功能的階層性組織的年齡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年輕人與老年組都會有沿著吻-(rostro-caudal) 軸的階層性組織的趨勢,但是在最高層級的控制要求的實驗中,老年人顯示出神經系統去分化的現象。總體而言,老年人在與任務無關的區域反映了適應不良的過度激活,這對具有最高控制要求的作業表現是有害的。這篇文章可說是國際首篇探討老化額葉的階層性組織功能。此外,在高齡者的一系列研究之中,我們也是少數利用多模態的腦磁振造影技術,探討年齡相關的高階認知功能差異,該研究結論確立與高階認知相關的差異並不限於來自於前額葉,而是頂葉及前額葉的網絡連結可能才是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使用的多模態分析對於人類大腦與認知功能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見解,引導出全新的研究方向。

1.本研究使用高磁場磁振造影儀搭配功能性腦影像分析探討不同年齡層的腦部額葉組織功能相關的血氧濃度階層化反應之差異,呈現處理不同的抽象認知控制層次的共同及獨特神經機制及關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聯絡人

謝淑蘭 講座教授

服務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 心理學系

聯絡電子郵件

psyhsl@ncku.edu.tw

瀏覽數: